強製披露時代,從5家上市險企2022年ESG報告可以看出什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盧陶然 李德尚玉 廣州報導

2月8日,滬深北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對環境信息披露(E)、社會信息披露(S)、公司治理信息披露(G)三大方面進行披露。

截至目前,強製披露上市公司中共計52家金融類企業,其中包括21家銀行機構,23家券商機構,5家保險公司,3家其他金融服務公司。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對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5家保險公司報告中與環境信息相關的披露情況進行了梳理。

據統計,5家上市險企均發佈了“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或“2022年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但目前保險業暫無公認統一的披露標準,各家險企參考的披露原則指引文件不一,因此各家險企披露事項和披露維度存在不少差異。具體到環境信息披露方面,險企披露報告中與“綠色”相關的定量數據相比銀行較少,以碳排放數據及負債端的綠色保險、資產端的綠色投資為主。

人均碳排呈下降趨勢

從與環境信息關聯度最高的碳排放數據等維度來看,由於5家險企在企業規模、人員數量等方面差異較大,所披露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範圍1(企業擁有或控製的排放源產生的直接排放量,包括固定燃燒、移動燃燒、無組織排放和過程排放)、範圍2(企業外購電力、蒸汽、供熱或製冷的生產而產生的間接排放量)排放量也差異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平安將碳排放數據細分為“職場運營”和“不動產自營物業”兩個維度,其中不動產自營物業維度為本年度新增披露的平安35座不動產自營物業公共區域的碳排放數據。

此外由於險企所涉範圍3(企業價值鏈中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量)排放量較少,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將與員工差旅相關的碳排放量納入範圍3進行披露。

一位第三方評估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對範圍3的核算標準相對明確,但從實踐中看,除非機構邀請專業第三方進行範圍3碳核算,否則大部分機構自身只能大概測算出範圍2-3項的部分子項。

人均碳排放量也是衡量險企自身低碳運營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五家險企中,除中國人壽外,其餘四家均披露了人均碳排放量數據。此外,從披露的連續性來看,上述四家險企中,除新華保險外,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均披露了連續三年的人均碳排放數據,三家機構人均碳排放量均較上年有所下降。

披露標準有待統一

從五家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數據情況來看,無論從披露完整度、連續性還是披露口徑上都並不一致,這與險企所參考的披露標準有關。

由於保險業暫無統一的披露參考標準,五家機構各自選取了不同維度的參考文件,其中上交所、香港聯合交易所、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相關準則被引用頻率較高。

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上市險企因上市所不同,選取披露的環境信息及定量數據的統計口徑、單位、換算標準不一致。目前各機構參考的披露規則並未細化,在不少披露細節處理上存在可此可彼的情況。

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左偉豪向記者表示,ESG披露標準缺失並非某個行業、某個國家或地區所獨有的問題。全球範圍內,多種標準共存,導致信息披露的數據範圍有限,且規範性和透明度不足。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標準側重經濟、環境和社會影響,缺少治理指標;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氣候披露標準委員會(CDSB)則較關注環境或氣候方面的信息披露等。

對此,左偉豪建議,保險行業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仍處在起步階段,亟需政府部門牽頭指引,從ESG體系的頂層設計入手,統籌協調不同行業、部門和機構之間的監管力度,逐漸健全及完善監管體系,消除ESG披露的信息差,同時引入學界專家和政府部門的參與和評議,盡快實現ESG標準的行業統一,以及數據信息披露的實施規範。

“含綠量”體現在綠色投資與綠色保險上

鑒於報告參照標準各異,5家險企報告“含綠量”難有可比較的定量數據。

上述第三方機構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就保險機構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業務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投資方向,可考量保險資管投資的投資標的是否為綠色項目。二是保險機構還可通過自身發行綠色債券,或引入有ESG偏好的戰略投資者。第三個方向則是自身的保險產品為綠色低碳領域提供的風險保障。

課題組選取了報告中與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端相關的綠色投資與綠色保險等部分定量數據進行了梳理。

從綠色投資規模來看,5家險企披露的口徑並不一致,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披露了綠色投資的累計數,中國人壽披露了存量綠色投資規模,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則披露了2022年當年的綠色投資規模。

從披露維度看,中國平安披露相對詳細,將綠色投資細分為股權、債券和金融產品三個維度。中國人壽則單獨披露了其委託國壽資產賬戶投資綠色債券存量規模。

綠色保險方面,依照原中國銀保監會《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目前綠色保險包括三種:一是為環境、社會、治理風險(ESG)提供保障的保險業務;二是為綠色產業提供保障的保險業務;三是為綠色生活提供保障的保險業務。

上述五家保險公司中,除新華保險外,其餘4家公司均從不同維度披露了2022年綠色保險保障金額,其中平安保險同時披露了其綠色保險保障金額和保費收入。新華保險未披露綠色保險保障金額,但披露了其綠色保險服務客戶數。

從具體的綠色保險類目看,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披露了綠色保險涵蓋的具體領域相關數據。如中國太保披露了為清潔能源、降低汙染消耗、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交通運輸等五大領域提供的綠色保險數據;中國人保則披露了其為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提供的風險保障數據。

除上述兩個維度外,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還披露了其與ESG投資相關的定量數據。具體而言,2022年,中國太保成立3只ESG主題產品;中國人壽出資 ESG 綠色金融組合 15 億元;新華資產新發行組合類產品25支,大多數產品投資範圍中均可投ESG、綠色、“雙碳”等底層資產。

(實習生蔡綺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郭曉潔,盧陶然,李德尚玉 編輯: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