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補血”!券商年內發債已超2000億元

延續2023年的熱情,券商在2024年繼續大舉發債“補血”。

2024年至今,券商已發行債券規模超過2000億元。此外,還有1560億元債券發行已獲批。募資投向上,“借新還舊”是主流,其次是補充營運資金。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券商大規模發債“補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有其合理性,但也需要注意發債成本、債務規模、債務結構以及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等方面的問題。他認為,通過合理的策略規劃和風險控製,券商可以更好地應對資本金不足的挑戰。

9家券商獲批發行1560億元債券

3月12日,中信建投公告稱,收到批複,證監會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公司債券的註冊申請。前一日,南京證券也公告稱獲批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50億元次級公司債券。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還有7家上市券商獲批債券發行註冊申請。加上中信建投、南京證券,9家券商合計擬發行1560億元債券。上年同期則僅有5家上市券商公告獲批發債,規模合計1170億元,不敵今年。

從已發行債券情況看,今年這兩個多月,券商發債熱情較上年同期略有降溫。截至3月13日,共有49家券商合計發行了114只境內債,規模合計2068.57億元;5只境外債,規模合計9.33億美元。

而上年同期,也是49家券商,共發行了140只債券,規模合計2617.50億元;3只境外債券,規模合計2.77億美元。

今年發債規模居前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均在百億元以上。發行了境外美元債的僅有3家,分別是海通證券(4.87億美元)、國泰君安(1.46億美元)、天風證券(3億美元)。

多家券商募集資金為“借新還舊”

近年來,在以淨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下,加之行業多數持續向資本中介業務發力,券商更注重自身資本金提升及實力鞏固。然而股權融資放緩,券商2023年轉而密集通過發債“補血”。Wind顯示,2023年共有73家券商發行787只境內債券,規模超1.5萬億元,同比增長33.70%。

2024年年初至今,共有7家上市券商披露公開發債募集說明書。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髮現,募集資金用途主要是“借新還舊”,基本每一家券商都提到該點,其次是補充營運資金。

如廣發證券,2024年年初至今,共發佈過6次債券發行募集說明書,涉及的融資工具也比較多元。其中,擬公開發行公司債合計不超過90億元、次級債不超過30億元、永續次級債30億元、短債40億元,合計發行了190億元。這些債券發行所募資金均將用來償還公司到期債務。

東北證券亦是如此,此前曾獲批發行不超過80億元次級債,在1月上旬發行了第四期,規模不超過15億元。東北證券稱,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募資將用於償還到期債務、調整債務結構。

從整個行業來看,證券公司存量債券規模超2.6萬億元,且多家券商在2024年面臨不小的償債高峰。

Wind顯示,截至3月13日,74家券商境內存債規模合計2.66萬億元。僅以今年發債較多的前三家券商為例,中信證券在2024年到期的存量債券共有16只,債務餘額合計527億元;廣發證券年內到期存量債券15只,債務餘額合計519億元;中信建投年內到期存量債券13只,債務餘額合計390億元。

“當前,券商選擇‘借新還舊’的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田利輝認為,通過“借新還舊”,券商可以延長債務期限,避免短期償債壓力,從而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其他投資或運營活動。而且,當前票面利率較低,券商能夠以相對低的成本獲得資金,進而降低融資成本和優化債務結構。

券商發債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

確實,從融資利率看,券商發債融資成本較上年明顯降低。

Wind顯示,今年87只證券公司債發行票面利率區間在2.12%—5.6%,均值是2.7487%,中位數是2.75%。而2023年已發行的證券公司債票面利率均值是3.1%,中位數是3.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年內發行的87只公司債中,包含了18只次級債,債券期限都是3年或5年。這些債券票面利率平均值是3.1189%,中位數是2.995%。

根據相關規定,長期次級債可按一定比例計入淨資本,到期期限在3年、2年、1年以上的,原則上分別按100%、70%、50%的比例計入淨資本。

不過,田利輝也提示,券商在發債“補血”的同時,也需要關注發債成本的變化,合理控製債務規模和落實債務結構期限的匹配。發債雖然可以緩解短期資金壓力,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券商應該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提升盈利能力,從根本上改善資本狀況。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李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