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里的中國經濟丨天齊鋰業:利潤流向礦端,業績驅動邏輯改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董鵬  成都報導

2022年少數股東損益69.8億元,2023年則暴增至183.7億元,僅此一項便直接導致天齊鋰業(002466.SZ )歸母淨利減少114億元……

3月28日,該公司年報正式出爐。受行業景氣度的下降、少數股東損益等財務項目的影響,天齊鋰業歸母淨利潤降至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9.75%。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公司雖然受到了鋰價下跌的衝擊,但是主營業務依舊表現穩定,當期公司鋰礦、鋰鹽成本端保持穩定,產品毛利率仍然處於極高水平。

如果按照披露的鋰鹽產品營業成本、銷售量估算,公司鋰鹽平均成本僅有6.1萬元/噸,處於全球礦石提鋰一線水平。

這在當前鋰價低迷,高成本產能面臨出清風險的市場環境下至關重要。上述極為穩定和競爭優勢明顯的成本水平,將為天齊鋰業帶來充足的安全邊際。

換言之,即便鋰價跌到7萬元,絕大多數礦石提鋰企業會因無法承受虧損而減產、停產時,該天齊鋰業依舊有利可圖,公司“剩者為王”的特點十分突出。

2023 年,天齊鋰業的營收總量變化有限,與上年基本持平,均在405億元左右。

但是收入結構上,受到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鋰礦產品營收反超鋰鹽,鋰礦收入占比由38.17%大幅增加至67.16%,鋰鹽收入占比相應下降。

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去年公司鋰礦產品銷售定價模式的調整、鋰礦銷售均價的上漲,以及鋰鹽價格的回落。

此前,天齊鋰業子公司泰利森的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方式為,按季度參考全球四家主流報價機構(Fastmarkets、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S&P Global Platts和亞洲金屬網)平均報價,並給予股東一定折扣。

2023年,上述鋰精礦定價的參考週期則由季度調整為月度,按月參考以上四家主流報價機構平均報價。

加之去年鋰精礦前高後低、均價高於上年,使得天齊鋰業的鋰礦產品營收大漲76%,進而對衝掉了鋰鹽產品跌價的大部分影響。

所以,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下跌並不明顯,2023年為362.8億元,2022年同期為399億元,整體降幅不過10%左右。

不過,受到一些財務項目的影響,公司歸母利潤受到了較大程度衝擊。

首先,由於利潤集中在上市公司礦端業務,其子公司文菲爾德淨利潤大幅增加,使得公司整體所得稅、少數股東損益大幅走高。

其中,2023年公司所得稅由上年的88億元增加至106億元,少數股東損益則由69.8億元大增至183.7億元。

少數股份損益的大幅增加,成為了導致天齊鋰業歸母利潤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僅此一項便導致上市公司減利114億元。

其次,一些偶發性收益的減少,以及鋰價下跌對公司投資收益、存貨減值的影響,也對公司歸母利潤構成的一定壓力。

2022年,天齊鋰業參股公司SES Holdings Pte.Ltd在紐交所上市,長期股權投資變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投資收益,而在2023年則無此事項,導致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同比減少12億元。

再比如鋰價下跌使得智利SQM去年業績48%,天齊鋰業由此確認的投資收益同步下降。2023年天齊鋰業投資收益為31.1億元,上年同期則為78.46億元,這部分又減少利潤近40億元。

此外,公司去年還對其存貨部分進行了7.3億元的資產減值。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天齊鋰業利潤總額與歸母淨利潤之間差距極大,並導致後者全年出現近70%的下降。

歸母利潤雖然下降明顯,但是就天齊鋰業主營業務來看,公司成本和利潤率表現仍然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鋰礦、鋰鹽產品毛利率分別為90.44%、73.85%,同比增加6.5個百分點和下降12個百分點,後者降幅遠小於同期鋰鹽價格降幅。

這與公司當期成本端保持穩定關係密切。2023年,天齊鋰業營業成本為60.82億元,與2022年時的60.17億元相比幾乎無明顯變化。

其中,鋰礦產品在收入大增76%的背景下,營業成本僅僅同比增長不足5%。

究其原因,便在於公司優質的礦端資源,格林布殊鋰礦採礦平均品位高達3.18%,使得天齊鋰業鋰礦產品極具成本優勢。

根據Fastmarkets統計,全球在產主要鋰礦中,格林布殊鋰輝石礦是2023年鋰精礦產量最高的鋰礦項目,占當期全球硬岩鋰礦總產量的27%,同時該礦也是2022年在產鋰輝石礦山中現金成本最低的礦山。

再看鋰鹽端,天齊鋰業現有鋰鹽產能全部來自於格林布殊礦山,是國內極少數原料達到100%自給的一體化提鋰企業。

如果按照上市公司當期鋰鹽產品34.76億元的成本,以及5.67萬噸的銷售量粗略估算,其鋰鹽單噸生產成本為6.1萬元,與2022年同樣基本持平。

放到全行業橫向對比,6萬元的生產成本僅次於鹽湖提鋰企業(3-4萬元),處於全球礦石提鋰企業的一線水平。

以同日披露年報的盛新鋰能,該公司曾經為天齊鋰業代加工,兩家公司也頗有淵源。

而在2023年,盛新鋰能鋰鹽銷售量略小於天齊鋰業,但是鋰鹽產品的營業成本卻高達68.62億元。照此估算,該公司去年鋰鹽生產成本達12.97萬元/噸,高出天齊鋰業一倍有餘。

成本水平不同,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就不同。

截至3月28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為10.96萬元/噸,部分鋰鹽企業,尤其是高價鋰精礦庫存未消耗完畢的企業,當前正處於成本倒掛狀態當中。

即便未來鋰鹽出現極端行情,跌到6萬元,無非是跌到天齊鋰業的盈虧平衡線,而彼時其他鋰鹽企業則會為了減虧而大面積停產。

這一停產比例,如果參照21世紀經濟報導此前統計的部分樣本公司,大概在60%左右。如果考慮到非上市公司,實際比例只會更高。

全球核心優質鋰資源,加上原料與鋰鹽產能的高度匹配,成就了天齊鋰業最核心的成本競爭力,這恰好又是同業公司所無法複製的優勢。

相比於2023年,2024年對國內鋰鹽企業會更具挑戰。

原因是,雖然去年電池級碳酸鋰跌破10萬元,但是由於全年走勢前高後低,年度均價依舊達到25.87萬元/噸,這放到曆史價格波動區間中也屬於相對較高位置。

今年則不然。自今年一季度鋰價止跌後,上述產品價格始終保持在10萬元左右波動,高點也不過11.27萬元。

截至3月28日,一季度至今市場均價為每噸10.14萬元,而在2023年同期該均價則高達40.27萬元。

接下來披露的一季報,鋰鹽行業上市公司盈利仍將保持大幅下降的趨勢。

放到全年來看,包括期貨公司、券商和各路行研機構普遍預測,今年鋰價運行區間在7、8萬元至15、16萬元之間。

相對確定的是,在鋰鹽供需關係無實質改善的背景下,2024年全年均價將無法達到去年的水平。

這意味著,此前行業全員盈利的階段已經過去,驅動相關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的邏輯隨之改變。

屆時,年內具備自有礦新增產能釋放的鋰鹽企業,單位成本存在下降空間,進而幫助自身毛利率恢復。另一類,是成本相對固定的提鋰企業,憑藉自身鋰鹽產能的增長,以量補價來彌補單位利潤的減少。

天齊鋰業,無疑屬於後者。

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鋰鹽產品銘牌產能為8.88萬噸/年,但是只是名義產能,從項目進展來看,其中有4.4萬噸產能需要今年才能大規模釋放。

其中,包括遂寧安居的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該項目去年10月底帶料試車,同年12月下旬產品參數達到電池級碳酸鋰標準,目前處於產能爬坡階段。

澳洲奎納納一期2.4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則是取得了送樣客戶SK On Co. Ltd和Northvolt(瑞典電池製造商)的認證通過,並於2024年1 月開始發貨。

相應的,對上市公司收入、盈利兩端的帶動,也要到今年才會有明顯體現。

所以,今年上市公司整體鋰鹽產量很大概率會出現明顯增長,進而對公司鋰鹽板塊帶來產量層面的帶動。

相對無法確定,後續需要逐季度跟蹤的風險點在於,終端市場的需求情況會否導致鋰鹽銷售不如此前順暢。

對比近期披露年報的樣本企業可以看出,去年受到鋰價下跌影響,下遊正極材料企業為了規避原材料跌價風險,普遍降低了自身備貨節奏,導致上遊鋰鹽企業累庫明顯。

相關數據顯示,天齊鋰業2023年鋰鹽庫存量1.32萬噸,同比增加350.26%;藏格礦業期末碳酸鋰庫存2253噸,同比增加346.14%;盛新鋰能期末鋰產品庫存5449.7噸,同比增加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