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財政收入可比增長2.2% 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擴大投資

4月22日,財政部公佈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6.09萬億元,同比下降2.3%,可比增長2.2%左右。其中,全國稅收收入4.92萬億元,同比下降4.9%,非稅收入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與此同時,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農林水、城鄉社區等重點支出實現兩位數增長,衛生健康支出同比下降10.7%。

另外,一季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實現8147億元,同比下降6.7%。一季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1.22萬億元,同比下降4.5%。從賣地收入數據可以看出,地方財政面臨一定壓力。

4月22日,國新辦舉行發佈會,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出席發佈會,介紹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王東偉表示,一季度財政收支運行平穩,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計算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文旅消費、先進製造業等行業稅收較快增長,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下一步,將紮實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政管理監督,把加強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內需、培育發展新動能、防範化解風險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財政政策質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財政收入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

從一季度主體稅種來看,若扣除上年緩稅入庫、減稅翹尾等因素,總體延續恢復態勢。

一季度國內增值稅實現收入2萬億元,同比下降7.1%;企業所得稅實現收入約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國內消費稅實現收入5111億元,同比增長10%;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4453億元,同比下降2.7%;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4240億元,同比下降4.5%。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個稅整體保持穩健增長,除非出台較為明顯的減稅政策。2023年國務院提高了三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用以減輕家庭生育和贍養老人的支出負擔,該項政策雖是2023年8月底出台的,但是提高扣除標準是從2023年1月1日起實施。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個稅收入整體都是負增長態勢,全年同比下降1%。進入今年,一季度個稅收入仍然同比下降了4.5%,顯示出這項稅收近兩年來出現波動。

與一季度經濟數據相匹配的,還在於出口、車輛購置等維持較好增長,但房地產市場相關稅收整體仍然較為低迷。一季度出口退稅6624億元,同比增長19.8%,與一季度我國出口實現較高增長相匹配。一季度車輛購置稅實現收入700億元,同比增長10.5%,反映一季度我國汽車銷售狀況保持穩健。一季度契稅收入1511億元,同比下降6.4%,反映全國整體房地產交易狀況不是太活躍。

王東偉表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6.09萬億元,同比下降2.3%。扣除特殊性因素影響後,可比增長2.2%左右,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這裏的特殊因素,就是2022年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部分緩稅在2023年前幾個月入庫抬高了基數,以及2023年年中出台的4項減稅政策對今年財政收入形成翹尾減收等。

王東偉還提供了一些行業細分稅收數據。一季度與居民消費關聯性較高的住宿和餐飲業稅收增長44.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稅收收入增長26.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稅收收入增長6.8%,零售業稅收收入增長5.7%,反映出居民消費活力正在不斷釋放。一季度製造業稅收收入同比下降,扣除前述去年同期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抬高基數等不可比因素影響後,實現平穩增長。其中,部分細分行業稅收呈增長態勢,比如一季度鐵路運輸設備製造業稅收收入增長9.5%,計算機制造業稅收收入增長6.8%。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速(5.3%),表明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在持續發揮對國民經濟恢復向好的支撐作用。與經濟增長相比,財政收入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從經濟增長到財政收入的實現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財政收入過快恢復,可能無益於經濟恢復的鞏固提升。同時,從季度數據的進度來看,財政與經濟都有其各自內在的運行規律,在季度數據上出現一些“彼快此慢”屬正常現象。

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

一季度財政收入可比增長2.2%,雖然不及一季度經濟增速,但是積極財政政策重點發力領域依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長6.5%,快於去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速(5.9%),財政政策致力於擴投資,並推動經濟恢復向好。

王東偉在發佈會現場提供更多細分的財政支出數據,也顯示出重點領域得到較好的資金保障。從一季度數據看,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重點投向的城鄉社區支出、農林水支出、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同比分別增長12.1%、13.1%、53.4%,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預算的24.5%,高於近3年的平均水平。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城鄉社區、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支出進度較快,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進度30.7%、城鄉社區支出進度26.2%、衛生健康和交通運輸支出進度均為25.1%,都超過序時進度。

由於2023年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資金大部分在今年使用,相應地今年新增地方專項債發行進度偏慢。今年我國新增地方專項債3.9萬億元,較上年多增1000億元,是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政策工具。據Wind資訊統計,一季度我國新增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約6341億元,占全年發行額度的16%,發行進度較2020、2022、2023年要慢。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回應表示,一季度新增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小於往年,一方面是以往年度為應對疫情衝擊等特殊因素影響,加大年初發行規模,另一方面也與地方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冬春季節施工條件、債券市場利率等因素相關,同時我們也在提高專項債項目質量、加強項目前期準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總體看全年發行規模總體仍然是符合預期的。

至於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的發行規模為1萬億元),王建凡表示,財政部紮實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前期準備工作,積極參與製定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行動方案。下一步,將根據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分配情況,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工作。加強中央和地方資金、存量和增量資金統籌,與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形成合力,提高資金整體效能。

王東偉表示,從一季度收支情況來看,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政策效能正在加快釋放,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將著力支持擴大國內需求。統籌用好相關國債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工具,帶動擴大社會有效投資。同時,落實完善財稅支持政策,積極推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促進擴大國內消費。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一季度財政支出快於收入增速5.2個百分點,反映財政政策在加強逆週期調節的力度。但是,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並不牢固,仍需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當前物價低迷反映總需求不足,財政政策應進一步靠前發力,加快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和使用進度。財政政策要進一步通過綠色採購、結構性減稅和補貼等方式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繼續化債的同時,應優化化債政策,解決部分地區面臨融資收緊環境下付息壓力較大、城投轉型缺乏地方政府及資源稟賦支撐、政府投資可能回落等問題。

白彥鋒表示,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內需方面應繼續發力,一是要通過“合作創新採購”等政策創新,加強對新產品研發、生產的支持力度,生產出更多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二是要通過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實施,推動居民和相關經濟主體加快設施設備的更新,在降低能耗、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改善消費者體驗、促進商品消費等方面爭取實現“多贏”。

(作者:周瀟梟 編輯:包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