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神器”有奇效?還是商家玩噱頭?

84消毒液生產線 新華社發 84消毒液生產線 新華社發
網上買到的一張“消毒卡” 新華社發 網上買到的一張“消毒卡” 新華社發

除菌消毒卡、藍光霧化消毒槍、空氣消毒機……近期,不少商家推出多種號稱能“殺菌消毒防疫”的“神器”,令消毒類產品銷量大幅上漲。在一些“消毒神器”的宣傳中,“1米範圍內,360度覆蓋”“納米級霧化,超遠射程,無死角消殺”“紫外線殺菌,臭氧消毒,新冠滅殺率99.99%”……類似神乎其神的描述隨處可見。這些消毒產品是確有奇效,還是商家為了宣傳而玩的噱頭?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小小消毒卡

1米之內全覆蓋?

“黑科技高效防護,降低孩子在幼兒園、學校等公共場所交叉感染的概率。”在某電商平台,一款月銷量過萬的空氣消毒卡在商品詳情頁宣稱“戴在身上,1米範圍內,360度覆蓋,殺菌消毒持久力達兩個月”。銷售同款空氣消毒卡的另一商家則稱其為除菌率為99.99%的“空氣口罩”。

一些消費者出於給自己或家人增加一重安全保障的心態購買空氣消毒卡。而消毒卡的防護效果究竟如何,卻難以有直觀判斷。商品評論中,不少消費者表示“不知道有沒有用,圖個心理安慰”,更有消費者直言“就當交‘智商稅’了”。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健康家電檢測中心對空氣消毒卡進行的一項除菌效果試驗顯示,每片消毒卡所含的二氧化氯氣體發生劑在3克~15克之間,在大多數日常生活環境中,達不到殺菌消毒的有效濃度。3立方米的試驗艙內,距離空氣消毒卡遠的地方除菌率僅有9.75%,距離近的地方除菌率也只有12.13%。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主辦的科學闢謠平台也發佈文章,明確指出“二氧化氯貼片可以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個‘保護屏障’,輔助攔截病毒感染”為謠言。

藍光+噴霧

雙管齊下除病毒?

酒精、84消毒液這些常見的消毒產品,如何發揮出更大的功效?在一些售賣消毒噴霧槍的商家口中,將這些液體放入噴霧槍的水箱後,通過高壓空氣泵和霧化噴頭噴射,便能實現納米級霧化輸出,阻斷氣溶膠傳播路徑。不僅如此,多數噴霧槍還增添了藍光功能,可以輔助“殺菌消毒”。

“這款藍光消毒槍的前端配備了一個紫外線消毒燈。”藍光和紫外線本屬不同概念,某些消毒槍的宣傳中卻故意混淆二者,將紫外線的消毒原理用於宣傳藍光消毒槍。“紫外線燈消毒作用時間需要30多分鍾,噴壺上的消毒燈簡直就是智商稅。”“這就是電動噴霧帶了藍色LED燈,要是想省力也能買。”……對於藍光消毒,不少消費者並不買賬。

“‘藍光消毒噴霧’是一種並不靠譜的概念,指望用這種產品上的藍光殺滅新冠病毒難以實現。直射還可能對人的眼睛、皮膚等造成傷害,有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說。

此外,如果使用消毒槍噴灑酒精,則可能更多一重安全風險。消防人員提醒,此時恰逢冬季,羽絨服、化纖材質等衣物易摩擦產生靜電,大面積噴灑霧化後的酒精充分接觸氧氣,很容易被點燃起火,選購、使用此類產品需謹慎。

“空間防護盾”

家電新藍海?

居家期間,“如何給家中空氣殺菌消毒”成了消費者關注的問題。新的消費需求催生了家用消毒電器市場,以空氣消毒機為代表的消毒家電日漸走俏。

紫外線消毒、臭氧消毒、光觸媒消毒、等離子消毒……在對空氣消毒機的產品介紹中,“空間防護盾”“防護無死角”是空氣消毒機的宣傳亮點所在。面對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空氣消毒機,有分析認為,這將是家電行業的一片“新藍海”。

不過,作為一種新興產品,家用空氣消毒機效果如何尚待市場檢驗,市面上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應按照消毒產品進行管理的空氣消毒機,許多在上市銷售前甚至未經過衛健委審核備案。

面對眾多家電品牌紛紛入局消毒電器行業,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秘書長張劍鋒表示,儘管短期內這些產品確實能吸引消費者眼球,但若在國家或行業標準尚未明確的前提下誇大宣傳,一旦產品達不到所宣傳的效果,反倒會給品牌形像帶來傷害,家電行業應本著規範有序的理念運行。

提醒

居家防疫

需多些科學和理性

在電商平台不少“消毒神器”的問答中,都有消費者有關產品“是否是智商稅”的提問。而使用過的消費者對此也是體驗迥異,有人認為有用,起碼花錢買到了安全感;有人則認為全然無用。面對五花八門的“消毒神器”,如何才能不被收“智商稅”?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如果家用消毒電器號稱能殺死新冠病毒,消費者可能要對宣傳的真實性畫一個問號,因為病毒本身在不斷變異,很難確定某種消毒方式是否一直有效。至於“除菌率達99.99%”等宣傳用語,也需要進一步解釋說明去除的是哪些種類的細菌,刻意擴大概念可能涉及虛假宣傳。

“從商家角度來講,某一品類的消毒產品要想獲得消費者信任,首先要保證產品質量,其次要遵守相關國家標準。另外,在營銷層面也要謹慎宣傳。如果一定要將消毒效果作為賣點,那麼所宣傳內容必須要以有資質的權威部門出具的檢測證明為依據,不能誇大其詞,欺騙、誤導消費者。”張劍鋒說,對消費者而言,居家防疫,也需要多些科學和理性。

銳評

為“消毒神器”消消毒

為消費者撐撐腰

監管和科普應跟上

“消毒神器”效果幾何?有人認為有用,起碼花錢買到了安全感;有人則認為全然無用。那麼,這些“說不清”效果的產品又該由誰來把關?

五花八門的“消毒神器”,要靠科普來祛魅。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健康家電檢測中心對空氣消毒卡進行的一項除菌效果試驗顯示,宣稱1米全覆蓋的消毒卡,在大多數日常生活環境中,根本達不到殺菌消毒的有效濃度;宣稱可雙管齊下除病毒的“藍光消毒噴霧”,不僅不能殺滅新冠病毒,直射還可能對人的眼睛、皮膚等造成傷害;打著“空間防護盾”旗號的空氣消毒機,許多在上市銷售前未經過衛健委審核備案……由此可見,所謂的“消毒神器”並非萬能的,不過是誇大宣傳的產物。

面對神乎其神的“消毒神器”,消費者該何去何從?很顯然,理性消費是關鍵。作為消費者,對“萬能”的消毒產品要多一雙慧眼,對宣傳的真實性要多畫一個問號,不要抱著“花錢買安全感”的觀念去跟風和盲從,繼而助長“消毒神器”騙人的氣焰。同時,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應跟上節奏,不能讓消費者在“是否交智商稅”的問題前徘徊,而應該果斷出擊,以科普和監管為所謂的“消毒神器”消消毒,為“雲裡霧裡”的消費者撐撐腰。

剷除“消毒神器”生存的土壤,需多管齊下。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並將監管前置,從生產端、流通端對“消毒神器”進行全鏈條監管,對有意誇大產品功效、誘導消費者消費的,按相關法規嚴格追責;電商平台應守土有責,不能任由消毒產品吹得天花亂墜,而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督促商家誠信經營、合法經營,將“三無產品”、虛假宣傳產品及時拒之門外;與此同時,科普的“照妖鏡”也應派上用場,相關部門要利用媒體、網絡、電視等載體,強化科普宣傳力度,讓權威專家揭開“消毒神器”的神秘面紗。

據工人日報、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