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大股東中信集團“產業+金融”模式 中國華融落地協同項目規模623億元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

“2022年中國華融(2799.HK)主動融入中信(集團)發展大局,在戰略、業務、管理、人才等方面實施全方位協同,與中信集團成員單位落地協同項目42個,規模達623億元,共同打造中信‘大不良’品牌。產融協同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和效益,也成為中國華融探索特色化、差異化道路上的主打優勢。”在中國華融日前召開的2022年業績發佈會上,中國華融董事長劉正均提到。

2022年初,通過中國華融引戰增資、財政部向中信集團轉讓部分中國華融股權等,中信集團成為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中國華融也完成了股權結構調整,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作為中信集團入主的首個年度,2022年中國華融雖然全年業績呈現虧損,但上半年和下半年比較來看,業績走勢出現趨勢性變化,下半年較上半年大幅減虧。劉正均提到,這一趨勢變化的背後主要是加入中信集團以來,中國華融“十四五”規劃和戰略目標的製定並逐步推進的成果。

劉正均在業績發佈會上還立下“軍令狀”——中國華融將實現“一年走上正軌、三年質效顯著提升、五年成為行業標杆”。

風險敞口壓降實現近3年最好水平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華融實現收入總額372.64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的虧損為275.81億元。對於影響全年業績表現因素,中國華融公告指出,一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部分權益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上市和非上市的股權和基金的公允價值變動較上年減少181.18億元。二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2022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增加161.66億元。三是宏觀經濟形勢疊加行業因素影響,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減少。

在受資本市場和地產行業影響,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中國華融上半年和下半年業績對比來看,下半年多項業績數據有所好轉。2022年上半年,中國華融虧損188.66億元,下半年較上半年而言,實現減虧101.52億元。

“從趨勢上看,上、下半年(經營情況)有明顯不同。”中國華融總裁李子民提到。

數據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華融主業投放、風險化解的規模均較上半年大幅增長。其中,2022年,中國華融主業總投放591億元,其中新增收購處置303.82億元,較上年增長4.9%;對於長齡包(長齡資產包)等難啃的硬骨頭,全年實現回現超30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業務累計投放367.7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風險敞口壓降實現近3年最好水平。

在主業開拓和結構調整方面,2022年下半年,中國華融開拓央企國企改革、中小金融紓困、破產重整等領域,以及中間業務等輕資本業務、金融機構風險資產受託管理、“大不良”的顧問諮詢和資產管理等。與此同時,中國華融持續“瘦身健體”,2022年完成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五家金融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和整體劃轉,非金子公司清理整合穩步推進。截至2022年末,合併總資產和總負債分別為9553.26億元和9069.47億元,如期降至萬億以內,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的資產占比由51.9%提高至75.6%。負債結構也進一步優化,全年按期償還應付債券及票據1171.41億元,未發生一筆違約,到2022年末主要有息負債餘額為8193.5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9.6%,其中,1年以上到期的借款及應付債券占比較上年末增加22.3個百分點。全年利息支出370.65億元,較上年減少13.2%。

有券商研報對該數據評價稱,目前中國華融正處於主業轉型深化、風險持續出清階段。

走產融協同差異化之路

至於2022年下半年出現趨勢變化的原因,劉正均提到,“首先是戰略的明確。2022年3月,中國華融加入中信集團以來,融入中信(集團)發展全局,圍繞中信集團‘五五三’戰略,製定了中國華融‘十四五’規劃,明確了‘一年走上正軌、三年質效顯著提升、五年成為行業標杆’的戰略目標。”

中信集團“五五三”戰略,即深耕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等五大板塊,構建金控、產業集團、資本投資、資本運營、戰略投資等五大平台,並以整合、協同和拓展的三種方式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實現10萬億元資產、進入世界500強前100、實現1000億元淨利潤和10000億元收入。

在戰略聯動下,“從加入(中信集團體系)到融入,集團協同聯動初見成效。”劉正均提到。

數據顯示,2022年,依託中信集團“產業+金融”模式,中國華融落地協同項目42個,規模623億元。

“(該協同)不僅實現了較為可觀的收入,更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產融協同化險’模式,有利於中國華融進一步探索打造特色化、差異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方面相關人士提到。

2022年,中國華融最受關注的產融協同化險項目便是上海董家渡項目等。據悉,中國華融於2022年9月介入該項目,發揮資產管理公司救助性金融服務功能,在上海市黃浦區政府的支持下,攜手以浦發銀行牽頭的6家銀行組成的銀團,協同中信信託等中信集團成員單位,實施了融創集團上海董家渡紓困項目。項目總規模85億元,今年初已完成首筆資金投放。

上述中國華融相關人士進一步提到,在加強協同、產融並舉的路徑下,“一批‘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項目順利推進。2022年中國華融投放房企紓困項目27個,預計保障約3.7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帶動920億元項目復工復產。同時,開展與中信銀行的收購處置業務,2022年華融收購中信銀行資產包債權規模占公司一級市場整體中標債權規模的22.85%。與中信子公司共同研究搭建特殊機遇權益類投資基金,發掘新能源產業等實體領域、S基金、上市公司大股東紓困等特殊機遇權益類投資機會,探索輕資產運營道路。”

整體而言,雖然2022年AMC(資產管理公司)行業普遍承壓,但當前,隨著中國經濟活力加速釋放,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政策紅利釋放,行業格局調整重構,AMC機構未來在拓展主業、參與化險方面仍具機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光大銀行(601818.SH)股權變更及有關股東資格的監管批複顯示,同意中國華融持有光大銀行可轉債轉股。轉股後,中國華融持有光大銀行41.85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不超過7.19%,位列光大銀行第四大股東。

“(轉股)實施完成後有助於中國華融擴大業務來源、豐富業務渠道、優化業務結構,促進和光大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進一步拓展業務合作空間,實現互利共贏,獲取較好的協同效益,共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華融方面彼時就該轉股如是說。

(編輯:夏欣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