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園區、產業開放式協同創新,上海楊浦灣穀科技園是如何整合的?

灣穀科技園坐落在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區域,緊鄰複旦大學江灣校區,所在的新江灣城5公里輻射半徑內還聚集了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因為與矽谷有著相似的區位優勢,灣穀科技園得以命名,它也是楊浦“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區域創新協同網絡體系創新示範園區。

曆經十載發展,灣穀科技園結合自身定位,不斷髮展,也取得了一份成績單,目前園區內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上市企業9家市值866億元,2021年度園區企業帶動總產值超過200億元。

打造技術要素平台

“開放式協同創新”是灣穀科技園通過彙集各類要素資源,實現功能和能力的有機融合的運營模式。

灣穀科技園將科技創新融入其基因之中,持續加強了“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和“學城、產城、創城三城融合”的建設理念。通過整合高校、園區、產業等優勢資源,彙聚社會各界力量,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逐步構建了一個集“技術交易活躍”、“新興產業孵化”、“龍頭企業集聚”為一體的科技園區。

上海技術交易所內景。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朱奕奕

為了佈局技術要素市場,建設核心交易系,2019年底,上海技術交易所正式取得了國務院和證監會的批準,成為擁有獨立自持交易牌照的技術要素市場。它與中國技術交易所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一同構成了中國技術要素市場的關鍵支柱,共同構建了一個能夠覆蓋長三角並聯通全國的核心交易網絡。

在此背景下,一整套全球適用的技術交易運行準則得以形成,新的技術交易效用評價體系被構建,技術交易效率也得以提升。

此外,上海技術交易所也在探索跨境技術交易,打造上海技術交易所的國際版,以產業鏈接關鍵產品、創新鏈接關鍵技術為核心,通過技術交易賦能產業落地,推動傳統孵化向產業集群式孵化邁進。

記者在上海技術交易所總裁顏明峰處獲悉,2023年至今,上海技術交易所2023年累計成交金額59.06億元,進場成果數3375項。

複誌科技3D打印產品。

自2015年至今走過了8年的創新創業路,從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複誌科技的規模也從三位創始人到如今發展到超過500名員工,在灣穀科技園的研發團隊就超過200人,躍升為全球一線3D打印公司。

“在創業早期,3D打印還不受資本關注,政府的政策支持對我們初創企業非常重要。”複誌科技創始人兼CEO封華坦言,在楊浦他所獲得的遠不止資金支持,而是一整個創業生態體系的包圍,“樓下是技術交易所,隔壁是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旁邊是複旦大學的校區,這種所需資源都就近可達的感覺對於創業者而言非常難得。”

封華提及的國家級區域技術轉移平台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於2014年獲得科技部的批複,並落地灣穀科技園。

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全要素、全鏈條建設,東部中心開展面向全球的服務網絡佈局,構築了面向國內國際雙循環開展服務的科技創新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台。打造了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台”,以數字化和區塊鏈為手段,服務於企業創新發展,利用“大數據”實現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彙聚、智能化供需對接、技術經理人培養、創新數據治理、科技園區管理等功能。

建設多層次資本服務體系

科技金融,是助推企業高速發展的加速器。由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科辰資本平台”,也在上海灣穀科技園落地。

它聚焦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為企業提供包括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債權債務融資、股權投資等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以科創載體為媒介,大幅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效能、提高資本效率。構築全鏈條,多層次金融資金池子,以資本為紐帶聯動知識管理、資產管理、資本管理的有機結合,服務於產業集群孵化建設。

目前,灣穀科技園間接融資總額超100億元,並擁有全市“履約貸”唯一獨立審批機制,每年提供資金支持10億元。

此外,上海技術交易所董事長、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謝吉華透露,目前正聯合複旦大學打造“複旦未來穀”,將複旦大學的研發實驗室和驗證平台、創新人才等吸引到灣穀來,在灣穀實現高校學科和產業的有機結合,形成化學反應,組成要素富集、鏈條完整的高質量協同創新集合體。

謝吉華透露,將通過深度綁定大學,通過大學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再次將校區、園區、社區整合起來,落地“未來創新灣區”整套創新集成解決方案,作為楊浦“三區聯動”新一輪的創新實踐形成示範效應,進一步推動和引領“工業楊浦”向“知識楊浦”轉變的浩蕩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