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橫店變「豎店」,從業者如何應對微短劇熱潮?

當橫店變「豎店」,從業者如何應對微短劇熱潮?

中新社金華3月15日電 (錢晨菲 董易鑫)「監視器是以前拍廣告、拍長劇時候用的,上面顯示的字符還是橫版,得歪著腦袋看。」在浙江橫店影視城一處微短劇拍攝基地,曾從事近20年橫屏劇拍攝的導演張莫賢打趣道。

從2023年9月至今,他已經拍攝7部豎屏微短劇。談及「轉行」原因,張莫賢直言:「太火了,我這個從膠片時代一路走來的影視業‘老人’也想擁抱新變化。至於未來前景真不好說,我還是持樂觀態度。」

橫店一處微短劇拍攝現場的豎屏畫面監視器。董易鑫 攝橫店一處微短劇拍攝現場的豎屏畫面監視器。董易鑫 攝

作為網絡視聽的新業態,微短劇行業正在「沸騰」。《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67.65%。

集聚了1900多家影視企業的浙江橫店,在微短劇熱潮下發生巨變,被戲稱為「豎店」。在這裏,場景、服裝、器材、群演等影視產業鏈各環節需求都能隨時滿足,高性價比吸引眾多微短劇劇組紮堆,也誕生出「7天拍完,8天億元,10天財富自由」的商業神話。

去年6月,橫店半傍山村此前閑置的綜合樓成功出租,搖身變為微短劇拍攝基地,涵蓋公司辦公室、醫院、別墅、大平層、廢棄工地等16個現代劇內景拍攝場景。

「每天都有四五個微短劇劇組在拍,不少短劇在海外受到歡迎。」該基地負責人許剛剛說,隨著作品逐漸精品化,劇組必定會對場景提出更高要求。「行業變化很快,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跟不上就賺不著。」

不止許剛剛,如日中天的輕量化影視行業也吸引了更多從業者「分一杯羹」。

「我之前是演員,後來自己當幕後,也擁有一些固定的投資。短劇我們演過、投過,最後還是暫時停下了。坦白說,後期營銷推廣比較‘燒錢’,回報率不高。」浙江東陽瑞毅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製片李瑞雪說,雖然沒有入局,但是她一直和一些微短劇生產公司不定期交流。

有人觀望,也有人聚焦微短劇細分領域尋求差異化發展。

「當下,微短劇行業不再是粗放無序狀態,門檻越來越高。我們認為品牌定製的微短劇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風口。」橫店一家電商直播基地創始人厲睿說,基於上述考慮,其公司從直播代運營轉為短劇代運營,與產品植入、達人「種草」等形式結合,旨在迎合年輕消費者。

浙江傳媒學院教授、媒體評論員楊吉表示,微短劇是當前流媒體、數字娛樂中,繼俗稱的「網大」、網劇、網綜、有聲讀物、在線音樂之外,又一個全新的媒介形式。它的「一分鐘一集」、敘事節奏、爽感佈局、播放平台乃至商業變現模式,都是全新的。所以就視聽類型而言,它是新的「物種」;而就傳播表達來說,它會開啟新的範式。

楊吉認為,隨著微短劇行業的持續火熱,會不斷有新的「闖入者」,行業健康長遠發展需注意三方面:第一,體系合規,包括拍攝、製作、宣發的資質和備案、審查、監管的流程都要規範化;第二,審慎克製,每個行業有其發展規律和週期,不宜誇大宣傳,盲目入局;第三,政策引導,期待監管部門能出台更為明細、具有操作指引的意見,要避免「一刀切」,也要注意適當扶持與鼓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