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培生從醫之路 如何走得更好更順

    2023年12月1日,山東濰坊,山東省首屆內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技能競賽舉行。圖為住院醫師在比賽中。視覺中國供圖    2023年12月1日,山東濰坊,山東省首屆內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技能競賽舉行。圖為住院醫師在比賽中。視覺中國供圖
    規培生何逸的室友在手術日抽空整理病曆。受訪者供圖

    3月22日,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醫生、護士等在忙碌中。江暢/攝

    規培生何逸在醫院的置物櫃里準備了一整套洗漱用具。受訪者供圖    規培生何逸在醫院的置物櫃里準備了一整套洗漱用具。受訪者供圖

    規培,全稱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所有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曆臨床醫師均要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醫學生畢業後需要以住院醫師的身份在培訓醫院接受3年系統性的臨床訓練。

    規培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樑」,可以幫助醫學生迅速從書本學習階段過渡到臨床實踐階段。10多年來,我國規培制度為醫療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年輕醫學人才。作為築牢醫生職業起點的「基石」,規培制度如何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名正在接受規培的年輕醫學生,瞭解他們的心聲和對職業的期待。

——————————

    「有新生兒急性敗血症發作,情況危急!」晚上8點,接到值班護士的通知,長沙某三甲醫院兒科規培醫生何逸步履匆匆地趕往搶救室。此時,搶救室只有他一個值班醫生。患兒反復抽搐、高熱、意識模糊,他和護士守在床前,一邊維持其生命體徵,一邊向上級醫生彙報,同時與焦急的家屬不斷溝通。患兒病情診斷涉及多學科,他又迅速電話聯繫其他科室的醫生。「很多事情同時堆到面前,而整個病區只有我一個醫生。」何逸說。

    又是一夜未闔眼。第二天上午10點交班後,何逸疲憊不堪,「感覺整個人要‘宕機’了」。這是去年11月一個週六的夜晚。當規培醫生3年來,何逸時常經歷這樣的「不眠夜」。

    「我明白,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專業醫生,這是必經之路,經過3年實踐我確實成長很快。」他同時期待規培生的培訓機制、薪酬待遇、帶教模式等能有更多改進,「讓我們更有職業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

    在不同科室獲得不同工作體驗

    在規培期間,規培生們被分配到各個科室輪轉,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對患者進行檢查、診斷、治療,開寫醫囑並檢查執行情況,負責患者的全程管理。此外,規培生們還要參加各種學習培訓活動、撰寫醫療文書並定期參與醫院考核。

    作為一名規培生,何逸印象最深的是在麻醉科的經歷。那段日子他幾乎每天都在無窗的手術間里度過。從病人被推到手術室開始,推藥、插管、做記錄、監測生命體徵,他一刻都不敢鬆懈。在一些較為複雜的手術中,麻醉醫生要隨時應對患者術中休克、大出血等突發情況,「非常緊張,經常會忙得暈頭轉向」。

    直到手術結束,病人從麻醉中清醒過來,被平安送出手術室,何逸才稍微鬆一口氣。往往前一名病人剛被送出手術室,下一名病人又被推進來。

    在麻醉科值班的日子,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除了中午20分鐘換班時間可以吃飯,其餘時間如果沒人接替,他都必須守在手術室里。

    何逸記得,麻醉科廁所里有一方小小的窗戶,窗戶上原本貼著的磨砂玻璃紙,被人撕去了一角,和煦的陽光從那裡透進來。

    離開麻醉科後,何逸並沒有得閑。在內科規培時,他會上普通班和值班兩種「班型」。普通班早八晚五,中間有3個小時的午休;值班又分為白班和夜班,白班一般是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夜班接替白班,直到第二天上午11點左右查房結束,大概要連續工作18-21個小時。

    在值班過程中,何逸要負責查房、下醫囑、寫病曆、管理當天出入院的病人、撰寫各類醫療文書,如果碰上搶救,他要和值班護士寸步不離地陪在病人身邊,監測生命體徵,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搶救記錄、病程記錄等各類文書也不能落下。

    每個月,何逸經歷這樣的值班大概4-6次。「值班的時候沒有午休,晚上也無法休息,經常不能按點下班」。

    但不同科室的情況也有差異。何逸說,值班的頻率取決於當月該科室有多少規培生和值班醫生。他在外科輪轉的朋友曾連續上過72小時的班。

    3月22日,記者實地探訪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該院一名全科規培生介紹說,不同科室的輪轉運作體系不同,她平時上班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只要工作效率高,一般都可以準時下班,值班是4-6天一次,她並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工作強度。

    除了科室人員的數量,不同科室的性質也決定了規培生的工作強度。在湖北某地級市三甲醫院工作的主治醫生林傑表示,一般來說,心內科、心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科室,因為病人多、需要特別看護,壓力相對較大。

    2020年,互聯網醫學平台「丁香園」曾對3023名規培生作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8.3%的受訪規培生認為規培期間比本院住院醫生工作強度大、時間長,55.6%的受訪規培生則認為工作強度時間差不多。

    「上級醫生們比我面臨更大的壓力。」何逸發現,除了承擔日常醫療外,本院醫生還要面臨科研等任務。

    期待推動「同崗同酬」

    在規培生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發薪金的時候是學生,工作的時候是醫生。」收入待遇是困擾規培生的問題之一。

    在丁香園的調查中,27.5%的受訪規培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一般而言,規培生的收入由基本薪金、國家補助、工作性補貼3部分組成。基本薪金和工作性補貼由醫院發放。國家補助由中央財政提供專項資金,目前為每人每年2.4萬元。

    記者瞭解到,不同地區規培生待遇呈現出較大差異。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少規培生每月收入可達上萬元,而在省會城市一些頭部三甲醫院,每月平均四五千元。

    不同身份的規培生待遇差異也很明顯。目前我國的規培生大概分為3類:單位委培、社會人規培以及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訓對象。根據《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單位委培和社會人規培的薪金水平均會參照培訓基地同等條件住院醫師薪金水平確定,而針對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訓對象,僅規定培訓基地可根據培訓考核情況向其發放適當生活補貼。

    「你值班多,拿錢就多。但一些醫生寧願休息,也不想賺那份錢。」何逸是專碩規培生,他的薪金構成主要是醫院補助、國家補助和值班費,在規培階段,他每個月的總收入大概在2000-3500元。

    據丁香園調查數據,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受訪規培生中,50.6%是社會人規培,44.9%是單位人規培,專碩生佔4.4%。

    何逸認為,目前待遇上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做到「同崗同酬」,許多專碩規培生每月拿到的收入僅能覆蓋基本開銷,缺少休息時間,生活上比較有壓力。

    在林傑看來,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同崗同酬」有一定難度,規培生的身份不同、資歷不同,很難把他們放在同等條件下進行考核。「有的單位委培的人已經有執業證了,可以直接上手;專碩生可能還要上課、做實驗,臨床上也不太有經驗。」他認為,應該進一步提高待遇,讓規培生能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

    「當前我們在醫教協同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陝西省某三甲醫院教務部負責人張玲表示,除了待遇問題,目前對於專碩規培生的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他們在規培的同時還要完成研究生的學業任務,在同等的時間里要完成兩份任務,壓力勢必會更大。

    何逸對自己的身份常常有種「割裂感」:在病人眼裡他們都是「醫生」,代表著醫院的水準,但在醫院內部,這些「醫生」又被分成碩士、博士、外來規培生和本院人等不同類別。

    醫學生劉豆子回憶起自己當規培生的那段日子,感覺白天基本是在干雜活,晚上做科研。有收穫的是,有的帶教醫師認真負責,會給她講診療思路,讓她掌握了很多臨床實踐經驗。

    對此,林傑深有感觸,他曾負責科室大部分寫病曆的工作。他所在的醫院會定期給每份病曆評級,並與個人績效掛鉤,如果病曆寫不好,不僅規培生被扣錢,帶教醫師、科室主任都會受到影響。

    如今,林傑也開始帶規培生,他觀察到,不僅是寫病曆,一旦規培生協助收治了1名病人,就要參與撰寫全病程的醫療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住院知情同意書等各類同意書、手術評估單以及每天的病情記錄、出院小結等,工作中需要足夠的耐性、細緻。

    何逸現在的日常基本是醫院和家「兩點一線」,他感覺自己很難有時間走出醫療這個圈子,去認識更多的人。「沒有時間、精力去經營一段感情,行業外的人沒法理解你的工作」。

    22歲的張昕即將在四川某醫院開啟規培生涯,作為社會人規培的他希望自己能平穩、有收穫地度過這個時期,「要想當一名專業的好醫生,規培是磨礪、提高自我的必要經歷,不能讓這麼多年的書白讀了」。

    嗬護懷抱希望的規培生更好成長

    2014年起,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在全國推行。同時,中央財政自2014年起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提供專項資金支持,資金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3萬元。補助資金三分之二用於補助參培住院醫師,三分之一用於補助基地和師資。

    2020年9月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住培基地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物價變動、所在地城鎮職工平均薪金等因素,結合實際製定培訓對象薪酬待遇發放標準。

    近年來,不少醫療領域專家建議完善規培制度,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陸續推出各項改革措施。

    2022年8月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面實施臨床學生/學員基本獎和績效獎同崗同酬制度,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所有在籍成員納入,開啟業內先河。此後,陸續有醫院嘗試同崗同酬制度。

    在完善同崗同酬制度的同時,規培生的身份認同問題也提到政策議事日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兩個同等對待」:一是應屆本科畢業生畢業當年報考並錄入「住培」,在結業後可享受本科應屆生「校招」待遇;二是「住培」結業的本科學曆臨床醫師,在求職招聘、職稱晉陞、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應與臨床醫學專碩(四證合一)同等對待。有關業內人士指出,落實「兩個同等對待」政策是我國推動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和人事薪酬制度、破除「唯學曆」的重要舉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規培制度中「住培人員」和「專碩研究生」的身份衝突問題,全國政協常委王辰建議取消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專碩考試,畢業生參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成為住培學員,一年後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並通過者(通過率約為70%)同時進入專碩培養,培訓與學習結束後,通過住培結業考核者獲得專業醫師資格證書,另達到授專碩學位條件者加授專碩學位證書。

    張玲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目前規培生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專碩生身上。他們不僅要面對臨床醫療、科研的壓力,還要面對未來考博、找工作等壓力。這對醫院管理工作也提出挑戰。

    為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身份轉換,她所在醫院在學生入院、入基地教育、入科室等各個環節設置了課程,除了進行跟醫療相關的培訓外,還圍繞「角色如何轉變」「在醫院遇到特殊情況如何調適」等話題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

    此外,該醫院教務部從去年年底開始著手構建較為完整的人文思政教育體系,包括對學生、帶教醫師等的一系列課程培訓和活動。希望通過完善這一體系,讓學生更快地建立職業自信,健全身心發展。

    「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醫學生能夠獨立執業之前,老師們都是伴隨式培養。」在張玲看來,無論是臨床經驗的傳授,還是對學生心理的引導,帶教醫師、學校導師都是非常關鍵的角色,要知道怎麼去幫助學生。「這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不是說你教會學生做個手術就夠了,還包括人文溝通,全方位地引導學生」。

    張玲發現,國家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以來,許多醫院開始注重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現在各級醫院都在關注這件事情,在申請住培基地上都很積極,成為基地之後,會經常組織醫生參加國家級、省級的各種師資培訓,以提高教學水平。

    為規培人員減負、提升待遇、增強身份認同,國家政策一直在推進。在採訪中,多名規培生表示,希望盡快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同崗同酬」制度,解決臨床醫學專碩生面臨的經濟待遇問題和身份認同問題,進一步推進「醫教協同」。

    「許多醫學生懷抱希望,想要成為真正的白衣天使。期待在這個過程中,能為他們減壓、減負,嗬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長,為我們的醫學事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張玲說。

    (應受訪者要求,何逸、林傑、張玲、劉豆子、張昕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吳欣宇 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1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