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總遇「已讀不回」?媒體:別把職場空窗期當真空期

「有的面試官說我的‘空窗期’太長,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兩年前,95後繆蔡蔡從一家互聯網公司辭職,當時她想創業,加上男友找工作要換城市,就選擇了「裸辭」。離職後,她曾找過工作,並拿到幾份錄用通知,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入職,一直「空窗」到了現在。今年年初,繆蔡蔡又一次加入找工作的隊伍,面試了近10家公司,「有的‘倒’在了業務面試關,有的在人力資源面試時被拒絕」。

像繆蔡蔡這樣有過「職場空窗期」的求職者不是少數。如今正處於「金三銀四」的求職旺季,那些經歷過「職場空窗期」的人求職情況如何?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5%的受訪者認為經歷「職場空窗期」後再找工作有困難,談薪酬時遭打壓、面試時遭盤問是面臨的主要難點。順利走出「職場空窗期」,76.3%的受訪者期待企業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綜合評估求職者能力。

「找工作時遇到最多的情況是‘已讀不回’」

寧夏的95後史小雨是2021屆畢業生,在畢業前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實習後覺得不滿意,就沒有繼續做下去。第二年,她決定備考心理學方向的研究生,但考了兩年沒能「上岸」。今年3月,她來到北京找工作。「投了上百份簡曆,回覆的不超過10個,而且大多是‘門檻不高’的崗位,薪資也比較低。」

天津的00後石悅考過研,也參加過國考、省考,但結果都不理想,到現在有近兩年的「空窗期」。「在招聘平台上投過不少簡曆,但回覆較少,再加上缺少面試經驗,還沒找到工作。」

調查顯示,64.5%的受訪者認為經歷「職場空窗期」後再找工作有困難,其中,12.6%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困難。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史小雨已找到了工作並順利入職,她直言「挺幸運的」。但在薪資方面,她坦言只能拿到給出的薪酬範圍的下限,「比如招聘公告寫的薪資是1萬到1.5萬元,最後給的是1萬元。」

現在在深圳找工作的90後李敏敏曾工作過8年,大約兩年前,她決定按下「暫停鍵」,辭職休息一段時間。「最近很懷念和同事一起工作的氛圍,想重回職場。」投了一段時間的簡曆,李敏敏遇到最多的情況是「已讀不回」,在僅有的幾次面試中,「空窗期」總是逃不過的話題。李敏敏選擇如實回答,比如為什麼辭職、在「空窗期」做了什麼,但目前還沒求職成功,「對方應該會綜合考慮,‘空窗期’只是考量標準之一」。

身處「職場空窗期」,再找工作會面臨哪些困難?調查顯示,58.1%的受訪者認為會在談薪酬時遭打壓,薪資降低;57.1%的受訪者認為是面試時遭盤問,成功率低;47.0%的受訪者認為是職業技能跟不上職場變化。其他還有:難過簡曆關,就業機會少(39.9%),轉換賽道需要重新開始(34.4%),求職者眾多,競爭更激烈(21.7%)。

繆蔡蔡之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她希望能找到同類型的工作。「現在這個領域的崗位分得越來越細,之前只工作了一年,經驗不太足,加上學曆沒有太大優勢,一時間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90後勵粒在重慶某通訊電子行業民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從她的招聘經驗來看,「空窗期」如果超過1年,對求職的影響會比較大,但也要看求職者的工作經驗和技術能力,工作經驗豐富、技術能力過硬,「空窗期」的影響較小,反之就會影響較大。她還分析,不同行業對「空窗期」的在意程度不一樣,一些技術應用性強的行業,比較在意求職者的「空窗期」,招聘方會擔心求職者在最新的技術和經驗上存在不足。

76.4%受訪者認為身處「職場空窗期」更需做好職業規劃

李敏敏覺得,有些公司把有無「空窗期」作為篩選標準,主要是擔心求職者「空窗」太久,不能適應職場節奏,因此求職者要對「空窗期」的經歷進行梳理總結,比如學習到哪些知識技能、有過哪些與崗位需求匹配的經歷,讓對方看到自身的亮點。對於網絡平台上回答「職場空窗期」的話術,李敏敏覺得可以看看,但核心是保持真誠,「畢竟對方也在網上‘衝浪’,那些話術、套路對方也都瞭解,關鍵還得看個人能力」。

調查顯示,76.4%的受訪者認為在「職場空窗期」時更需要做好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肯定是要有的,而且在面試時要讓對方知道你是有規劃的,是深入思考過的。」史小雨在面試時,將自己未來5年的職業規劃作了介紹,她希望能在工作崗位上加強對行業的瞭解,不斷修正職業發展道路。

杭州95後劉浩曾經歷過一段「職場空窗期」,重新找工作時,他最希望獲得面試機會,而不是在簡曆關就被刷掉,「平等的求職機會很重要,希望用人單位把有‘空窗期’的求職者納入考察範圍,給予彼此瞭解的機會,綜合考察求職者的能力。」

讓求職者順利走出「職場空窗期」,76.3%的受訪者期待企業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綜合評估求職者能力;62.6%的受訪者期待政府部門及群團組織為求職者提供就業輔導,增強就業競爭力;60.0%的受訪者希望相關部門加強對招聘市場監管,打擊就業歧視;29.3%的受訪者希望家庭成員給予充分理解和支持,減輕求職者心理負擔。

辭職後,繆蔡蔡想通過考研提升求職競爭力,但沒成功,也在網上購買過職場技能、職業諮詢類的課程,但感覺效果並不好。「我購買過自稱互聯網‘大廠’工作人員的諮詢服務,一小時1000元,付費後發現對方講的是如何建聯和維繫高端人脈,對我來說完全不適用,但在購買前無法判斷內容是否有用,算是踩‘坑’了。」繆蔡蔡希望有官方背景的機構或大公司能為求職者提供培訓,「如果在培訓的同時能提供一些專門的就業崗位,就更好了」。

對處於「空窗期」的求職者,勵粒建議,利用這段時間增長知識、強健體魄,「空窗期」也可以成為提升期,另外要盡快完成「空窗期」計劃的事情,重新投入職場,如果一時無法投入工作,也要多瞭解意向崗位的相關資訊,比如在招聘網站瞭解崗位的招聘要求,讓自己保持崗位勝任能力。「提高求職成功率,一方面要積極求職,多渠道應聘;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加深面試官對自己的瞭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持續學習,保持競爭力。」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佔45.8%,女性佔54.2%。工作時間在1年內的佔4.2%,工作1-3年的佔13.5%,3-5年的佔25.7%,5-10年的佔34.0%,10年以上的佔18.9%,未工作過的佔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