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加入中信集團:擬更名中信金融資產,有哪些變與不變

經曆“瘦身”、引入中信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等一波操作後,中國華融擬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產。

11月15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融,02799.HK)發佈公告稱,根據該公司整體戰略規劃及定位,為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公司名稱全稱將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由“中國華融”變更為“中信金融資產”,並變更司徽。上述有關建議變更公司名稱的議案已經中國華融董事會審議通過,將提呈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批準。中信集團已同意中國華融使用“中信”字號。

上述公告只是當天中國華融發佈的4份公告之一。其他三份公告顯示,中國華融聘任徐炯煒為副總裁,徐此前擔任中信建投投資董事長;擬斥資136.27億港元收購中信股份(0267.HK)5.01%股份;已完成5家牌照類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

換言之,中國華融上述4份公告表明,在中國華融瘦身化險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其與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之間的關係也愈發密切。

中信集團成為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

2018年4月,時任中國華融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中紀委通報稱,賴小民“違背中央金融工作方針政策,盲目擴張、無序經營導致公司嚴重偏離主責主業”。2017年末,中國華融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幾乎集齊了所有金融牌照。2020年,中國華融認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077.55億元,導致歸屬於公司股東的虧損高達1029.03億元。2021年1月5日,賴小民一審被判死刑,被控受賄超17億。

賴小民的被查也拉開了中國華融瘦身化險、回歸不良資產主業的大幕。

2021年12月,中國華融引戰工作取得進展,向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中國信達、工銀投資、中國人壽定向發行股份募資420億元,補充了核心一級資本。此次發行後,財政部對中國華融的持股比例稀釋為27.76%,仍為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躋身重要股東,持股比例分別達23.46%、18.08%。此外,中國信達和工銀投資將分別持股4.89%、2.44%。

2022年3月,中國華融發佈公告稱,為優化國有金融資本佈局,財政部擬將其持有的中國華融24.07億股內資股向中信集團增資。今年3月,財政部與中信集團完成上述權益變動的相關過戶登記手續。權益變動後,財政部持有中國華融的股比為24.76%,中信集團持有中國華融的股比為26.46%,成為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

中國華融多位核心高管來自中信集團

與中信集團入股相伴隨,中國華融的多位核心高管已由中信集團空降。

除了最新聘任為副總裁的徐炯煒,此前已有多名中信集團幹部成為中國華融核心高管成員。

目前,中國華融的領導班子為:黨委書記、董事長、執行董事劉正均,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李子民,黨委副書記、監事長胡建忠,黨委委員、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徐勇力,黨委委員、副總裁、財務總監朱文輝,黨委委員、總裁助理溫金祥,總裁助理高敢,紀委副書記曹焱。

其中,劉正均、李子民、朱文輝等多位核心高管來自於中信集團。

中國華融董事長劉正均現任中信集團執行董事、副總經理,目前同時擔任中信股份和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在加入中國華融前,李子民曾任中信信託黨委書記、總經理。

中國華融現任財務總監朱文輝曾任中信集團財務部高級項目經理、資深主管、處長;庫務部處長、總經理助理;財務部副總經理等職。

“瘦身”進展:完成5家牌照類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

瘦身縮表、回歸主業是中國華融近年來的主要工作之一。

中國華融在11月15日發佈的公告中稱,2021年以來,根據監管“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要求,該公司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分別實施了8家牌照類附屬公司股權轉讓項目。截至11月15日,該公司已完成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產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等5家牌照類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合併報表實現收益約35億元(母公司層面實現收益約92億元),有效補充了公司資本及流動性,支持了公司主業的轉型發展,維護了公司經營及價值穩定。

今年3月,中國華融董事長劉正均在2022年全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22年中國華融順利完成改革重組 ,正式加入中信集團,翻開了新的發展篇章。

劉正均提及,中國華融進一步聚焦主業,2022年完成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五家金融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和整體劃轉,非金子公司清理整合穩步推進,不良資產主業規模占比達到76%,優化主業結構與業務佈局,實質性程度占比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