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吃相難看,智能電視“套娃收費”當休矣

看上去高大上的智能電視機,觀眾開機後必須看完幾分鍾廣告;一部智能電視機要配好幾個遙控器,瀏覽節目時需切換不同遙控器、不同界面、不同平台,不要說老人搞不明白,年輕人也會暈;想要暢通無阻看會兒電視,需購齊電視內置會員、視頻網站電影會員、電視劇會員、少兒會員、體育會員,還需配合各種臨時增設的附加費,“套娃式收費”讓你防不勝防……無數糟心事,讓“看個電視太費勁”“智能電視套路收費”等話題頻繁登上熱搜,引發廣泛共鳴。

又貴又不友好,智能電視怎麼讓觀眾看出“剝削感”了?

智能電視的收費亂象,一方面源於服務商一味逐利造成的短視心態,另一方面是因為智能電視行業上下遊各自為戰、協同水平低,各方都試圖建立自己的內容服務體系和會員體系,野蠻生長爭奪用戶、產業分工紊亂。

業內人士表示,萬物互聯時代,軟件定義一切的邏輯讓硬件的位置悄然變化。誠然,智能電視誕生的初衷是好的:通過技術創新讓傳統的電視變為一個功能多元的影音娛遊載體。然而物極必反,在多個互聯網內容平台將電視視為“家庭娛樂場景入口”並以高度熱情加入“客廳爭奪戰”後,智能電視的產業鏈條中,電視製造商、集成平台牌照方、內容提供方,都想從電視這個入口分走一杯羹。掌握內容資源、技術優勢的他們在重構市場格局和產業生態後,並沒有把創新用在提升用戶體驗上面,反倒出於利益愈發精耕細作於“宰客不商量”的會員模式,設置一道又一道門檻,倒逼用戶支付沒完沒了的會員費。於是,廣大消費者成為任人宰割的肥羊。許多觀眾甚至表示,已決定不再購買或者打開電視。

這顯然不是技術發展的初心。任何時代,只有服務於人、讓人類生活更便利更美好的創新,才可能有更廣闊的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土壤。當技術創新不再向善向好,而是把侵犯消費者權益、干擾內容傳播和市場秩序作為一種習慣、一種快速變現的捷徑,技術創新也就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就智能電視而言,在會員模式上“玩花活”,以限制用戶選擇、犧牲用戶體驗、頻繁設置障礙的方式換取短期利益,無異於站在消費者對立面。其下場只能是收視率的進一步銳減、用戶的持續流失,最終只能被時代和大眾所拋棄,淡出曆史舞台。

不要讓套路堵住自己的出路。屏幕後面的一個個人,是產業發展的基石。留住用戶才有發展可言。智能產品和服務的操作能否更加人性化、內部生態的藩籬能否打破以更好地服務於人、用戶的觀看體驗能夠更加通暢……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有關廠商充分傾聽各方聲音、尊重大眾使用習慣。說到底,要把社會利益擺在前面,把大眾擺在利潤前面,滿足大眾對更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才有發展的前途。

2月7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互聯網電視工作委員會聯合多家公司發出《關於規範智能電視收費行為的倡議書》,倡議杜絕“套娃收費”“套路收費”,暢通投訴、諮詢和糾紛解決渠道,可視作行業向好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希望,電視這個陪伴我們走過近一個世紀的媒介、陪伴幾代人成長的朋友,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能夠再次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美好的記憶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