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控股提前鎖定退市 曾是腦白金母公司

“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於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4月18日的一則通告,幾乎已為*ST民控(以下簡稱“民生控股”)的上市之路奏響尾聲。

民生控股背後的實控人是曾被視為“大佬中的大佬”的前山東首富盧誌強。他的商業版圖中,更為出名的還有泛海控股,但同樣已於今年2月正式退市。盧誌強的資本大戲,似也已走向黯淡落幕。

*ST民控公告截圖。

曾是腦白金母公司,如今只有41名員工

公開資料顯示,民生控股在1996年就登陸了A股市場,簡稱“青島國貨”,前身是成立於1979年的青島國貨公司。青島國貨對於不少青島人而言,也是具有十足份量的時代記憶。

但在此後的資本之路上,民生控股卻數度變身,一場場跨界轉型可以從其名稱的變更中感受一二:青島國貨—ST國貨—ST青健—健特生物—華馨實業—民生投資—民生控股—*ST民控

其中有幾個階段可圈可點。比如ST國貨時期,上海華馨投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開始了一系列“壁虎斷尾”式求生,並剝離原有的零售業務,轉向製藥保健。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購買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所擁有的無錫健特藥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

無錫健特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其生產的保健品腦白金可謂家喻戶曉。收購之時,無錫健特已經控製了腦白金的知識產權,並擁有了腦白金的獨家生產權。靠著腦白金這棵“搖錢樹”,公司完成了ST青健到健特生物的過渡。

但好景不長,隨著腦白金的廣告效應減弱,它也成了健特生物的棄子。“民生投資”時期開始,公司主業成為了商品零售業務與“炒股”,經營範圍也變成了股權投資、資產管理、資本經營及相應諮詢與服務。

到了2014年,公司再次啟動重大資產重組,更名“民生控股”,並逐漸由傳統的商業零售商向現代化金融控股服務平台轉型,佈局典當與保險經紀等現代金融服務業。但在業內看來,近年來民生控股的業務進展卻並不順利,對外投資多次“精準踩雷”。

民生控股也一直未能扭轉業績常年不振的局面。2022年年度報告更是顯示其員工總數僅為41人。

民生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截至2024年4月17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15個交易日低於1元。根據相關規定,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

分析指出,由於股價過低,按照目前的股價測算,即便未來幾個交易日連續漲停,該公司股價也無法回到1元上方,達到“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退市條件,已提前鎖定退市。

實控人系前山東首富,在地產行業賺了第一桶金

民生控股的上市之路不可謂不跌宕,而其背後實控人盧誌強的從商之路則更加精彩。

公開資料顯示,盧誌強1952年出生於山東威海。當過多年辦公室副主任後“辭官從商”,下海經商並在房地產行業撈到第一桶金。他打造的泛海控股,於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地產主業之餘,盧誌強也開始在金融投資領域大展拳腳。1996年1月,泛海控股作為創始股東之一的民生銀行正式成立。到了2000年12月民生銀行上市時,盧誌強為第二大股東。

背靠民生銀行,“泛海系”也加速擴張,一度是國內少有的擁有全金融牌照的民營資本系族。有統計顯示,頂峰時期“泛海系”版圖涉足地產、能源、金融、科技投資等多個領域,參控股數十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

與此同時,盧誌強憑藉手中廣闊的人脈,經常和其他商業大佬聯手做生意,力挺柳傳誌、支持王健林,他也因此被稱為“大佬中的大佬”。其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2015年,盧誌強以830億元身家位列胡潤百富榜第8名,併成為山東首富;2016年,盧誌強維持在榜單前十的位置中。

但好景不長,隨著公司過度擴張以及頻頻“踩雷”,泛海控股走上了下坡路,2020年到2022年虧損金額逐年增加。2023年初,民生銀行更是發佈公告稱向泛海控股索債70億元。

兩者正式割席之後,泛海控股铩羽A股,民生控股如今也正走向退市的結局。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