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月球核爆…攝影師揭秘《流浪地球2》

撥通張麟科電話的時候,他正在跟同事討論工作。從7年前作為攝影師加入《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已經在2023年春節檔突破了20億元的票房,張麟科也從一名新聞人完成了到電影人的身份轉變。

《流浪地球2》造夢,《流浪地球2》也圓夢。作為攝影師,張麟科伴隨著《流浪地球》這個IP的日子,也是他隨著這個行業成長的日子:“因為是流浪2這個體量預算的項目,我才有機會去測試實現和更充分理解了,這些年研究的這些布光方法。”

《流浪地球2》拍攝現場《流浪地球2》拍攝現場

在《流浪地球2》熱映之際,記者也與張麟科聊了聊,太空電梯、月球核爆……這些在拍攝中有趣的事情。

外景地風大空曠

琢磨出不一樣的布光方法

張麟科大學就讀於成都理工大學,之後又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了一年,本來想考研究生,但後來又覺得實踐更為重要。

“我當時在北電進修的時候,每天早上七八點開始學習,然後晚上學到十一二點,當時就想好了,我這一年要學本科四年所學的東西。本來想考研,後來覺得好像自己琢磨,然後實踐更重要一點。”

《流浪地球2》外景搭建《流浪地球2》外景搭建

被張麟科琢磨得最多的,是一個叫做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的荷李活攝影師,提名過14次奧斯卡,也曾捧得過小金人。迪金斯很愛分享自己的燈位圖,張麟科也花了很多年時間反複研究,而在《流浪地球2》中,他終於找到了機會去進行實踐:“這次有很多大場面的場景,包括東方影都攝影棚內和外景。特別是外景是搭建在青島的流亭機場,風非常大,場面也大,所以以前傳統的一些打光的方式就沒有辦法在這裡實現。於是我就採取了迪金斯的方法,他也會比較常用數量繁多的燈做燈陣來進行布光。比如流亭機場搭建的基地大門,本來有一場大場面的夜戲,郭帆導演想要太陽風暴來襲以後,停電,然後品色的太陽風暴侵襲基地的效果,那我就參考了《銀翼殺手2049》里,有一場戲叫BIbi’s bar的燈位圖。”

《流浪地球2》拍攝現場《流浪地球2》拍攝現場

張麟科根據現場的狀況和郭帆導演的需求做了一些改良,燈光組50多人做了近一週的工作,做了六個巨大的架子,用吊車把300多個skypanl led燈連接到調光台,來實現導演的需求。本來他還想再放900多個鎢絲燈在這六個架子上,想用燈光來模仿海洋般波浪的感覺,但是考慮到成本以及施工的難度,最後想再加900多個燈這個方案被製片組否決了。

模擬未來世界生活

科學家們給出幾百頁的預測

《流浪地球2》上映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元卓在微博上發出了他的手繪科學講解圖。四年前,為了給女兒解釋《流浪地球》中的知識點,王元卓手繪了科學講解圖,獲得了1.5億的閱讀量。”而這一次,王元卓不僅活躍在了微博上,他的名字還出現在了《流浪地球2》的科學顧問團隊之中。

這部電影的科學顧問分為理論物理、天文、地球科學、人工智能、基礎材料、力學、航空航天、軍事等組別,陣容龐大,包括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文傑、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韓桂來等幾十名科學家。

《流浪地球2》場景搭建中《流浪地球2》場景搭建中

張麟科告訴記者,劇組給工作人員發放了一本電子“寶典”,裡面有著科學家們為未來世界進行的設計:“如果打印下來會是一本厚厚的書”。

“這本書是由中科院的科學家們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專家共同編寫的,導演組發給了大家就是為了幫助大家建立《流浪地球2》中的世界觀。他們通過目前的世界發展狀況,把未來世界的一些東西全部推論出來了,非常的詳細,字很多,很厚的一本,如果結成一本書的話,會是一本很厚的書。裡面的推論包括了未來世界的各個方面,比如說天氣、人文、交通等等。”

追求真實的光效

看神舟十三號直播模擬太空光線

有了整個科學的世界觀之後,張麟科需要做的還需要根據攝影的世界觀來對於場景的攝影和光效進行佈置,讓大家感覺演員們所處的環境就是“外太空”,但是讓觀眾們身臨其境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比如說太空電梯的那一幕,因為它涉及到很多光效,因為分了好幾層,從地面,然後到有雲的階段,再到穿過大氣層之後,因為缺少了大氣層的反射和漫反射之後,就會變成那種很硬的直射光。另外還有空戰、雲層的劃過,甚至還有一些周圍鋼結構的光影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張麟科的處理方法就是參考國外的一些電影,而且還觀看了神舟13號的現場直播:“我當時參考了一些國外的電影,還看了一些太空裡的紀錄片,也去看了神舟13號的直播。因為在一些關於太空的電影里,雖然有太空光線,但是那些還是基於電影的藝術創作,而神舟13號的直播是真實的場景。我看到了直播現場里非常真實的太空狀態,比如說光效光影都是很硬的質感,然後再綜合一些登月的紀錄片、太空的紀錄片等等,綜合去吸收最終呈現出了電影里的效果。”

太空電梯拍了2個月

印象最深是吳京在艙頂的打鬥

在《流浪地球2》中,最出彩的一個場景是“太空電梯”。從開拍到最後完成,這個場景一共拍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也誕生了張麟科記憶最深刻的一個鏡頭。

“太空電梯”拍攝場景“太空電梯”拍攝場景

“太空電梯”的場景從預告片一出來,就成為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而且正好最近劉慈欣小說《三體》改編的電視劇正在熱播。《三體》就曾出現過太空電梯的描述,在《流浪地球2》中太空電梯正式亮相銀幕兩個月前召開的2022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上,國際太空電梯聯盟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彼得·斯旺提出,未來太空電梯作為永久性物流基礎設施,可將物資和人員運到太空,成為進入太空的新通道。彼得·斯旺的發言讓無數科幻迷心馳神往。可以說,“太空電梯”自帶流量,註定將成為《流浪地球2》的爆款之一。

“太空電梯”打鬥場景是在這裏完成的“太空電梯”打鬥場景是在這裏完成的

這個場景的拍攝的確比較複雜,總共拍了兩個多月,大部分鏡頭是張麟科帶b組攝影組完成,而就在太空電梯里,也有一個讓他很想觀看的場景:“因為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是沒有做特效的,所以有的地方拍的時候跟最後呈現的效果並不太一樣。在太空電梯里有一個鏡頭,就是有個光頭男演員和吳京在艙頂上打,然後打著打著就掉落下來了。當時這個鏡頭是分成兩部分拍的,而艙頂在最後也需要經過翻轉。而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實際上演員是吊著威亞做出失重的感覺,然後後期再合成出下面的觀眾。這個鏡頭我是覺得很有意思,很想看看最終效果的。”

拍攝設備已是頂級

但更重要的是影人對於電影的理解

《流浪地球2》不僅彙集了頂級的科學團隊、拍攝團隊、製作團隊等,也在拍攝時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攝影設備,比如說馬克羅伯茨運動控製公司(MRMC)設計的亞洲首台Titan運動控製機械臂、全世界頂級的潛水攝影裝備、一些大的燈光陣列的設置,這些荷李活攝影師們所使用的一些技術手段也都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使用。這在一方面說明了《流浪地球2》所需要呈現出的效果,的確相比於普通電影來說,更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中國電影工業在近些年來發展迅猛。

“月球基地”拍攝場景“月球基地”拍攝場景

但在張麟科看來,在過去幾年中,電影人才的積累以及對於電影行業地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最先進的設備實際上只是一個技術手段,更多的還是可能在於對很多東西不斷的增加理解,我覺得那個是最重要的。《流浪地球1》之後我們也接了國內一些一線製作的片子,我發現就目前中國的電影技術發展是很迅速的,不管是器材、意識還是從業人員的基本功都距離高水平的電影工業越來越近了。就我個人來說,從《流浪地球1》到《流浪地球2》,我自己對很多東西的理解是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本組稿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羅惟巍